close

從懷孕一開始起,每一位的準媽媽們,莫不為體內胎兒著想,希望一人吃兩人補,媽媽順利的產下健康、聰敏的寶寶。隨著小寶寶的誕生,媽媽們也開始了辛苦的育兒工作,慢慢也開始注意寶寶的飲食健康,舉凡,剛出生的哺餵,是選擇母乳好呢?還是配方奶粉好呢?看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,又擔心孩子的營養夠嗎?究竟怎麼吃才健康?

母乳與配方奶粉的選擇

   隨著經濟生活的改善與教育普及,現代的父母親已經不再像以往觀念,對孩子的飲食健康方面,不但要求在量上,希望給予孩子無匱乏的需求,更要求物質上講究 營養。然而,每一個階段的孩子發展都不相同,需要的也不一樣,父母若能掌握住孩子每一個階段的哺育重點,選擇自然、衛生的飲食,相信必能輕輕鬆鬆的獲得孩子的健康!

  出生期的嬰兒,母乳當然是最好的營養品。母乳可是上帝為小寶寶準備的禮物,母乳是天然的食物,她不但經濟、衛 生、安全、方便,更符合小寶寶的需要,尤其是母乳十分容易消化,不易嘔吐、過敏、腹瀉,當然,還包括了促進親子親情的好處。在台灣地區,雖然哺育母乳的觀念已漸受到重視,但相較於歐美其他國家,母親親自哺乳的普及,仍然需要多加努力。儘管如此,許多母親由於身體因素,不能親自哺乳,卻也選擇母乳化的嬰兒奶粉,然而,面對市售林林總總的品牌奶粉,父母親究竟又如何選擇呢?

  零到六個月的BABY除了母乳外,大都嬰兒奶粉為主,而嬰兒奶粉的內容,主要多為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礦物質分配比加以調整,使其儘量接近母乳的成份,但要注意的是,有些牛乳中富含的過量蛋白質,並不適合小寶寶。雖然,蛋白質為人體不可或缺的要素,但是過多的蛋白質,卻也是容易引起小寶寶的身體負擔

  因此,聰明的父親,不要迷信高價位的粉或只憑著口耳相傳的口碑,您不妨親自走一趟超市,對架上各式奶粉作一番認識。我們可詳細閱讀罐上的營養成份表與說明,不要一下子買過多的奶粉回家;在寶寶適應階段中,按照標示沖調,勿過濃或太淡,合宜的調整。至於在量上,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個別差異,一般換算的標準也不用太墨守;有一些孩子 出生體重不到3千公克,但到滿月之後,由於適應良好,體重也出現大幅的成長。所以一般父母,四小時的定時定量,並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,只要寶寶獲得充份的吸收,是比其他更為要緊的。


副食品添加準則

   四到六個月的寶寶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時機,因為,此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坐在媽媽的懷中,體內的消化器官功能也漸漸開始了,溢奶、吐奶的情形也改善許多,此 時,可以開始添加用新鮮水果所搾的果汁,但須先稀釋然後再餵予寶寶。此外,煮熟的菜湯、米湯、米糊、麥糊,都可漸次讓寶寶嘗試,惟添加的方式,先由液體→半液體→泥狀食物,並且,一次只以添加一種為原則,待寶寶適應之後再更換另一種


  七到九個月時期寶寶,已經有良好的吞嚥能力,且有的已經開始長出牙來了,除了在奶量上可以增加外,在食物的選擇與添加上,也應儘量去避免油膩、粗糙的,或是添加任何調味的食品,應讓寶寶嘗到食物的原味。長牙時期的寶寶都較喜歡咬啃,這時您也可以用烤過的土司取代市售的磨牙餅;但在副食品的製作上,要注意衛生、新鮮度、食具的清潔,與須現做現吃的 原則為要。


  十到十二個月時期的寶寶,可以開始讓他接受固體食物,學習自己進食。十到十二個月時期的寶寶,可以開始讓他接受固體食物,學習自己進食。十到十二個月的寶寶,可接受全蛋、固體的食物,五大類的食物,攝取時要力求均衡。為了豐富副食品的內容,也可嘗試多種不同的搭 配,以麵、飯、粥交替的方式,除了豐富口感外,更能促進食慾;在態度上,父母切莫操之過急,一湯匙一湯匙的推進。在湯匙選擇上,往意容易清洗,表面平滑易於入口,慢慢練習,並提供輕鬆愉快的用餐情緒;如果逢遇寶寶不舒服,或出現反抗拒食時,則勿勉強為之,隨時注意寶寶進食一種新食物之後的反應,如皮膚、糞便有無不適的情形。

  

       一歲以後的寶寶,父母親注意到換奶的問題,一方面是通常一歲以後的幼兒,活動力大為增加,原本所吃的食物,恐怕需要作一些調整與加強,除了每天仍需要乳類的供應外,幾乎可以和成人一樣,但太過辛辣的、太硬的,以及過多的調味仍屬不宜。


速食飲食的飲食革命

  歐美文化交流所產生的飲食 多元風貌,在孩子的生活中,卻是可樂、薯條、玩具、漢堡的飲食方式。很多家長明知道孩子吃入過多的油炸食物、垃圾食物,是毫無營養價值的;但仍帶著孩子趨之若鶩。像這樣的速食風氣似乎成為一種習慣,但是仔細去評估一份餐點的營養,驚人的高熱量與油脂,幾乎占了一大半,剩下的只是碳水化合物與糖份、調味,這些都不適合孩子食用。


  以可樂、果汁為例,不但添加了許多人工色素與甘味,還滿足味蕾,這些均不是好的食品;如果家長真的只是偶爾為之,不過份依賴,相信孩子過度肥胖與偏食的行為,也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!


  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,造成偏食的原因,一方面來自味覺的發達,二方面是因為對食物知識的增加。以一個兩歲的孩子為例,他所能認識的食物以及名稱,均來自於 生活中成人的給予,除此之外,他也能判斷出食物的滋味,如果父母只一昧地給予孩子某種食物,不多變化烹調與食物的類別,久而久之,孩子便容易養成慣性。因 此,若想要改善孩子偏食的習慣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,就不只是單純的扮演給予的地位,我們所能做的還有:


I. 注意食物的選擇,選擇新鮮且良質的食物。
II. 豐富食物的變化,善用食物作顏色上的搭配,以增進食慾。
III. 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,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,改變外形或切成小丁,加入炒飯中或包入水餃裡,使孩子漸漸接受。
IV. 善用孩子模仿的特性,讓孩子與成人一起進餐,透過成人與其他的孩子示範,引起進食的動機,使孩子勇敢的嘗試。

  

 

       兩歲以後的孩子,生長比一歲 以後較緩慢,但由於活動的增加與成長的不同,有時會出現食慾減退的現象,或是有拒食的情形發生。此時,父母的態度要保持平靜與坦然,運用少量多餐的方式, 或注意平日零食的供給,不要讓飲食成為一種交換的條件,或要脅的一種關係,所以,建立一套飲食的習慣,使孩子在生活中養成。


I. 養成飯前洗手,飯後漱口、刷牙。
II. 進食時要細嚼慢嚥,且不邊吃邊玩。
III. 注意用餐氣氛,在輕鬆愉快的情形之下用餐。
IV. 飯前飯後不作劇烈的運動。
V. 不吃掉落在桌上地上的食物。
VI. 注意用餐的禮貌,用完餐後學會將餐具收拾好。
VII. 不用手去抓取食物。
VIII. 學習自己進食,不用老師、父母餵。
IX. 養成吃飯時不說話的習慣。
X. 餐前不吃零食。

   

      談到零食,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吃呢?2到3歲的寶寶,除了每日攝取2到3杯的奶類外,在兩餐之間,父母親可視情形給予一些點心,在飯前兩小時以不影響下一 餐為原則,量不宜過多。您可以選擇當季的水果、蔬菜、牛奶、蒸蛋、豆花、豆漿、自製的三明治;夏天的午後,可以選擇製作布丁或果凍,既可以促進孩子的食 慾,又可達寓教於樂的目的。

  至於,一般的糖果、洋芋片、薯條、汽水、可樂、巧克力與炸雞,平日最好不要給孩子吃,如果孩子真的吵著要吃,例如,薯條或是炸雞,可以改用烤的方式來取代油炸。

擁抱健康的人生

  健康從小紮根,期待父母親以身作則,做好的榜樣,用耐心、關心替您的孩子的成長健康把關;用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,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,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!


此篇文章轉載自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dir1A.htm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chelle8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